清光绪九年(1883年),吕碧城出生于安徽旌德的书香门第之家。她12岁以诗词闻名乡里金控配资平台线上,20岁成为《大公报》主笔,也是第一位女性编辑,23岁当了女子公学校长,30岁时成为总统府秘书,35岁时成为闻名上海腰缠万贯的女老板……作为如此独立优秀的新时代女性,可谓是人生赢家了,追求者更是络绎不绝,然而吕碧城却选择了独身一人,因此被称作“民国第一剩女”。
才貌双全的女子向来受人欢迎,吕碧城作为凤中之凤更不例外,世家子弟李鸿章的侄子李经羲就曾对她展开热烈追求;她的老板英敛之也对她爱慕有加,袁世凯的侄子袁克文也对她痴心一片……但出于什么原因让她选择终身不嫁?
因奇装异服与英敛之关系决裂
英敛之是《大公报》的总经理,也就是吕碧城的老板,他是满族正黄旗人,留过洋,主张君主立宪制,是一位新派人物。
自从吕碧城进入《大公报》,英敛之就一直很赏识她的才华。为了让吕碧城专心创作,英敛之夫妇对吕碧城照顾有加,带她熟悉工作,给她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。
展开剩余86%图 | 英敛之一家
1903年,袁世凯让天津教育家傅增湘创办天津女子学堂。此时早已在《大公报》崭露头角的吕碧城,曾就提倡妇女解放,兴女权,发表过许多诗文。她认为,女性要实现独立,必须“启发民智”,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。而兴办新式女学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式。英敛之对吕碧城的这一观点十分赞同。
英敛之更是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,给吕碧城以最大的支持,带她认识唐绍仪、严复(《天演论》译者,天津水师学堂校长)、卢木斋、傅增湘等名流。在英敛之的举荐下,严复对吕碧城很是赏识,曾称赞其:“此女实是高雅率真,明达可爱,外间谣诼,皆因此女过于孤高,不放一人于眼里之故。故我看甚是柔婉服善,说话间除自己剖析之外,亦不肯言人短处。”
严复收吕碧城为女弟子,并向袁世凯鼎力推荐吕碧城是兴办女学的最佳人选。袁世凯同意了,让吕碧城协助傅增湘筹办女学。于是,从筹资选址到建校,一切都进展顺利,从拟章程到学校选址,每一件事,英敛之都一一过问。
图 | 吕碧城(左)与英敛之夫人合影
英敛之对吕碧城所想做的事情如此上心,早已超乎老板对属下的情谊。其实,英敛之比吕碧城大十六岁,还没认识吕碧城之前,早已和她的二姐吕美荪相识。在没见到吕碧城之前,就听闻她的才气过人。见到吕碧城后,即使当时已有家世,却一见倾心,还在日记里写下:稽首慈云,洗心法水,乞发慈悲一声。秋水伊人,春风香草,悱恻风情惯写,但无限悃款意,总托诗篇泻。
由此可见英敛之对吕碧城的一片深情。然而且不说吕碧城对英敛之只有兄长之意,绝无儿女之情,吕碧城这样高傲的个性,是绝不可能会愿意给人做妾的,再加上英夫人对吕碧城很好,于情于理,吕碧城都不可能与英敛之交好。
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吕碧城居然跟英敛之这个大恩人闹掰了。
这事因何而起呢?因为吕碧城的穿衣打扮。吕碧城本就生得好看,再加上她比较新潮,喜欢奇装异服,这从她遗留下来的一些照片就可以看出来。
图 | 穿着时髦大胆的吕碧城
1908年,英敛之在《大公报》上发表一篇名为《师表有亏》的文章,含沙射影有老师打扮过于妖艳,有损师德。当时学校里的女老师不多,又喜欢打扮的就更少。吕碧城一下子就明白这肯定是在说她自己。于是她在《津报》上反击,为此与英敛之辩驳,最后递了一份辞职信给英敛之。
至此,两人绝交(一直到后来吕碧城母亲去世,英敛之夫妇邀请她来小聚,两人才和好)。
据说吕碧城还和她的二姐因小事失和。朋友一再劝和,她却说:“不到黄泉毋相见也。”就连亲二姐也因小事不到黄泉不想见,由此可见吕碧城很强的个性,这样一个才华横溢又骄傲不羁的女子,有哪个男人能驾驭得了呢?或许这也是她单身的原因之一了。
图 | 年轻美丽的吕碧城
袁克文相救免遭入狱之灾
袁克文,是袁世凯的二儿子。据说他6岁就识字,7岁读经史,10岁能文,15岁作诗,是民国四公子之一,更是“寒庐七子”之一。
袁克文十八岁那年入清廷法务部任职,也就是在这一年,他与吕碧城相识。
浙皖起义失败后,秋瑾被杀,吕碧城受到牵连(因为她与秋瑾关系不错,有人在吕碧城家中发现了她与秋瑾的来往书信)。袁克文虽是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,但十分欣赏吕碧城的才学。于是袁克文在危难之中拉了吕碧城一把,使吕碧城免受入狱之苦。
图 | 吕碧城的追求者之一袁克文
不仅如此,在之后的吕碧城受到袁世凯资助以及创办女学,都得益了袁克文的帮助。
当时虽然吕碧城已经25岁,比袁克文大7岁,但风流成性的袁克文还是迫不及待地追求起了吕碧城,这一追可谓是漫长的等待,袁克文对吕碧城也是用心极致。据说当时信孚银行的董事长、著名诗人费树蔚,看到袁克文一片痴心,还曾热心地帮袁克文说话,但吕碧城却以“袁属公子哥儿,只许在欢声中偎红倚翠耳”为借口拒绝。
当袁克文再次向她表白时,她更是直接以独身主义为借口婉拒。
那么多优秀的人摆在吕碧城的面前,为何她宁愿孤独终老也不接受呢?其实再坚强的女人,都有需要肩膀的时候。然而,吕碧城生性敏感,13岁那年被男方家庭退婚(吕碧城九岁曾与汪家订亲),至此对婚姻产生了一些抵抗。
而且吕碧城性格高傲且要强,从她与英敛之绝交之事便能看出八九,这样的女人不是普通人所能驾驭,高傲的性格更不可能接受做妾室(英敛之已成婚,袁克文花心成性,妻妾成群),所以身边的追求者就没有合自己心意的了。
图 | 吕碧城在欧洲到处玩留下的海报
当然,吕碧城是骄傲的,正如她后来与友人谈起感情时说:“生平的称心男人不多,梁启超早有家室,汪精卫太年轻,汪荣宝已婚,张謇曾给我介绍过诸宗元,但年届不惑,须眉皆白。我要的不是钱和门第,而在于学术上的地位,因此难得合适的。东不成、西不就,失去机缘。幸而手头略有积蓄,不愁衣食,只以文学自娱了。”
从这段话中,很多人也许会觉得吕碧城眼光太高。但是在我看来,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子,她有资格去选择像梁启超这般优秀的人,如果没有遇到自己称心的人,那就宁可等也不要将就,这是一种生活态度,也是对自己负责。重要的是,她自己也说了,失去机缘虽可惜,但手上有钱,不愁吃穿,可以自顾自地玩,比如在1918与1926年时她就两次一个人跑去欧洲玩了11年。这很明显就是女性人格独立、经济独立的体现,所以吕碧城也不为婚姻问题而烦恼悲观。
或许在这种种原因下,吕碧城选择独身一人终身未嫁,成为了“民国第一剩女”。
图 | 吕碧城只身漫游欧洲游记
晚年皈依佛门做善事
1930年,吕碧城皈依三宝,成为在家居士,法名曼智。她开始守五戒,不再吃肉,还大力宣传保护动物。1929年,她接受国际保护动物会的邀请,代表中国出席国际保护动物会在维也纳召开的会议,大力提倡素食,“护生戒杀”。也因此,她成为了我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。
1943年1月24日,吕碧城在香港九龙病逝,享年61岁,遗命不留尸骨,火化后将骨灰投入中国南海。社会各界无不痛惜,纷纷悼念。更有一首诗曰:白地才媛吕碧城,通今博古一精英。诗文融贯中西外,四海五洲扬盛名。
也许很多人觉得一生辉煌却没有爱情的吕碧城是可怜的,然而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,选择也就不一样,吕碧城选择独身,也未见其有多不好。爱情是生活的调味品,但绝不是必需品。
文丨文茵
图片参考来自网络金控配资平台线上
发布于:天津市